医院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它类型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
其水质随不同的医院性质、规模和其所在地区而异。每张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约为200-1000L。
医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寄生虫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相比,医疗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疗污水,不经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因此,医疗污水排放情况更为复杂。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医疗污水主要来自于诊疗室、化验室、病房、X光照像室、手术室等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放射性废水等。此外,不同性质医院产生的污水也较为不同,例如传染病医院的污水情况更为复杂;
医院各部门工作人员、病情患者等不同部门科室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各医院平均每张病床每天可产生0.8吨生活污水;
①生物合成制品,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各种抗生素等药物,废水主要含有生物合成代谢产物,菌丝体残留营养物质及有机溶剂等;
②化学合成制品,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药物和制药中间体,废水中含有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
医疗污水处理体系作为整个医疗污水处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包括医疗污水的收集预处理、二级防护处理、三级微反应器处理和消毒等部分。
常规的医疗污水处理在集中处理前,要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医疗污水集中收集,过程采取封闭模式,并经过医院内部的严格的杀菌消毒处理与其他废物进行分类并排入医疗污水处理系统;
医疗污水处理二级防护通常采取全过程控制,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对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再排入城市污水中。医疗污水处理二级防护主要包括医疗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等部分;
经过三级医疗污水处理“微反应器工艺”(首先通过膜处理,将处理后的医疗污水依次通过孔径为0.1-1.0um的陶瓷膜和300-500Da的纳滤膜,并通过调节处理,将膜处理后的医疗废水引入调节池内,调节pH至3.5-4.0),直到医疗污水达标排放。最后将医疗污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不同标准以及不同类型消毒设施处理下,直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才能进行排放。
医疗污水处理二级防护作为整个医疗污水处理体系的核心部分,采取全过程控制。医疗污水处理二级防护包括医疗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等部分。
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
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