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发改委发布了《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表》。
高层点名了江苏、广东、广西、福建等9个省份,在“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的总目标下——
紧接着,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开启了新一轮的强制性“拉闸限电”。
9月23日以来,东北多地发布限电通知,通知称,若电力紧张情况没有缓解,限电工作可能会持续。
9月26日有媒体记者联系了国家电网客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实际上,东北地区已经首先对非居民执行了有序用电,但是在执行后仍存在电力缺口,目前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才采取了对居民限电的措施。
电力供需紧张情况缓解后,会优先恢复居民用电,但目前时间未知。
今天早上,工厂主们从睡梦中锤醒的,应该是这样的短信——
“受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影响,用电负荷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紧张,需执行错峰用电/有序用电计划……”
东莞、中山和广州的企业,自今天至9月底实行“停三天开四天”的有序用电计划;
江苏省内,包括晨化股份和聚杰微纤在内的A股公司,至月底前停产全部生产线;
浙江省内,迎丰股份和西大门等企业,至月底前全面停产;
云南工业硅企业,减产90%;黄磷生产企业和电解铝企业,至月底前全面停产;
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低碳化,碳中和目标,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力紧张。
以往并不缺电,现在经济处于后疫情的恢复阶段,更没有像2007年前后经济过热的现象,为何电力还会如此紧张?
7月14日,全国日用电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71.87亿千瓦时,比2020年夏季的最高值增长超过10%,华东和华中区域电网及广东、江苏、浙江等11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电子产品和各类电器的持续增加。
以往所有汽车用的是石油,现在一部分新能源车需要充电,电哪里来?
对企业来说,持续的扩张也让电力供应缺口增大。挖坑也耗费了巨大电量。
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光伏,风电,核电发电比重持续增加,但由于此前占比较小,发电的主力依然是煤电。

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可以看出端倪,无论是光伏,风电,水电,只要是与电力有关的企业,都在猛涨,煤炭股也在大涨。
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6.4%,比同期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速低8.7个百分点,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9.7%;曹妃甸指数、沿海电煤指数、进口煤指数“涨声一片”,其中进口煤指数已明显高于其他国内电煤指数。
目前动力煤的价格,在经历了年初的暴涨后最近一个月再次暴涨,过去一个月的涨幅已经差不多达到50%。
由于煤炭价格的暴涨,导致当前很多火力发电厂压力巨大。所以在煤炭价格暴涨后,已经有一些火力发电厂,面临亏损压力。
电力系统人士表示,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些发电厂越发电越亏损的情况,发电厂不愿意亏本发售电,积极电力供应缺口扩大。
煤炭价格狂涨,电力供应紧张,是拉闸限电的客观原因。
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被点名的省份能耗双控压力就变得非常大,只能限电、停产。尤其是广东省,不仅是一级预警,同时它本省的发电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据了大概70%的比例,两个原因叠加之下,限电、停产就成了必然。

下面这张图,是代表全球货运成本的波罗的海干货指数——
从去年9月份至今年9月份,指数价格从1100点,暴涨到4651点。
波罗的海干货指数(BDI),反映的是散装船运输谷物、煤、矿砂、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和工业原料的运费指数。
这玩意儿,反映的是运费,又与大宗商品的价格行情息息相关。
动力煤、焦煤和焦炭,一个月涨幅能达到56%、34%和23%;
天然气价格,亚洲12个月暴涨6倍,欧洲14个月暴涨10倍;
固体环氧树脂、有机硅等十余种化工原料,涨幅创历史最高水平;
最近一个月,动力煤、焦煤、焦炭累计涨幅分别为56.09%、34.14%、23.03%。
草甘膦,pvc,玻璃,氟化工,磷化工,化肥,染料,氨纶,有机硅等化工原料涨价已经彻底疯狂。
实际上,监管层对大宗商品的疯狂上涨行为,也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短期回调之后,又继续疯涨。
全球疫情导致供应偏紧是一部分原因,最直接原因就是美联储趁疫情大规模放水。
把原材料价格无限抬高,上游的通胀就输出到了其他国家,包括我们。
有人说,原材料涨价,不是利好我们很多企业吗,譬如钢铁,煤炭,化工企业。
没错,他们是上游通胀的受益者,而且可能受益只是一时。
譬如汽车,不仅缺芯,钢铁,铜,铝涨价,会严重稀释利润。
看看格力电器,九阳股份,苏泊尔等家电股的股价就会恍然大悟。
早在5月份,高层一边约谈大宗商品重点企业,严查投机;一边向市场投放库存,平抑价格。
大宗商品涨价,是人家故意给咱挖的坑,且咱们不掌握定价权。
国际资本趁着全球放水印钞,哄抬大宗价格,一个品种又一个品种的定点狙击,铜铁粮油豆,挨个炒一遍。
你不是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么,你不是率先复工复工复产了么,你不是要向全球进口原材料么……
那么问题来了,原材料涨价,终端产品提价,对冲成本不行吗?
伴随疫情肆虐,全球制造业凝滞,大量制造业订单回流大陆。只要你敢生产,压根不愁销路。
连续打毛衣,多少年没见过这等好光景。猛干一年,把前面亏的补回来。
友商们,全都在拼命生产,一窝蜂的扩产能、抢市场、拉规模。
明明是拿着订单涨价的卖方市场,却被过剩的产能拖到了“竞相杀价”的内耗深渊。
过去的半年,外贸规模极速扩张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电网烧着高价煤,一度电赔两毛,助你复工复产;高层频出政策,释放库存,压着大宗商品,在不具备定价权优势的前提下,尽力保原材料市场稳定……
只有上游原材料提供商、下游欧美购买方和国际资本投机方笑哈哈。
代表全球货运成本的波罗的海干货指数,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一年时间,从1100点暴涨至4650点,翻了接近四倍。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通过放水,输出了高价的原材料通胀,得到了低价的终端产品。
国际资本,一手拿着原材料的定价权,一手拿着制成品的定价权,压榨着中国的生产力和资源,坐着数钱薅羊毛。
一旦国外疫情收尾,全球产能恢复,订单量缩减,中国制造业将面临着什么?
一边是积压的成品库存,一边是积压的高价原材料库存,中间是已经扩张的生产线……
现在,充其量只是一时阵痛。到那时,中国制造业才是灭顶之灾。
原材料的定价权被国际资本掌控,嗷嗷暴涨,成品的定价权却陷入产能扩张的内耗,竞相杀价。
减产之后,国际原材料的需求就下来了。需求下来了,原材料价格就稳定盘整了。
减产之后,出口的总产能就下来了,产能下来了,成品价格就往上抬抬了。
反正只有我们率先控制了疫情,只有我们率先大规模复工复产,只有我们对原材料的需求最大,只有我们能大规模对欧美市场提供成品商品。
原材料成本降了,成品价格涨了,能耗减少了,碳中和了,钱多赚了。
最好还能给已经深陷通胀漩涡的鹰酱,狠狠再输出一波通胀,再烧上一把火。
早在5月份,我们主动压低了钢铁产量,取消了钢铁企业的出口退税,搞了一个钢铁行业的指导意见……
难道高层不知道“拉闸限电”会让刚刚走出疫情、本不富裕的中小企业,再次雪上加霜么?
大宗压不住,成品价格涨不上去,就相当于中国用产能给全球流动性泛滥兜底。
拉闸限电的本质,是一场结构性去产能,是一场夺取定价权的生死战。
不过,限电停产背后更深层原因或是勒紧裤腰带的金融战。
限电更深层的原因是倒逼企业减产,减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小。
拉闸限电,虽然可能会牺牲一定的规模,但短时的阵痛会换来中国制造的强大明天。即便如此,民生用电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2019年,整个中国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猪瘟(小养殖户的防护措施比较差,几乎全部死亡),大量生猪死亡导致猪肉价格暴涨……
由于猪肉价格暴涨,利润非常高,很多新养殖户纷纷介入,同时一些防护措施比较好的养殖场也扩大了养殖规模,短时间内生猪养殖数量暴涨……
由于生猪养殖规模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导致饲料供应不足,价格也开始跟着暴涨……
然而,等生猪开始出栏的时候,由于出栏数量大幅度增加,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于是猪肉价格开始暴跌(只有价格下降才能扩大需求),目前我们这边的猪肉价格已经跌破10元/斤……
我姨家的亲戚在2019年的时候养了300多头猪,全部死亡,去年又养了300多头,今年价格暴跌,三年时间把前面十年赚的钱几乎全部赔进去了!
大家发现这个例子是不是和现在世界经济形势非常相似?
2020年初,世界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大量国家经济停摆,只有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经济快速恢复,然后为世界提供海量生活必须的商品……
现在疫情已经减缓,世界各国经济陆续恢复,这个时候,如果国家不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大家能想象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马上将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暴跌,大量工厂倒闭……那时,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冲击!
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电力的供应量,因为工业生产离不开电力!
如果把这事跟孟晚舟事件联系直来,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元控制世界,美国除了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美元在全球的地位之外,美国还掌握着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粮食、金属、能源,同时也掌控着高科技霸权。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是世界秩序的分工,中国位于金字塔的底层,只能赚取点辛苦劳动的微薄利润,也就是来料加工。中国干着最累的活,西方把污染搬到中国,因为他们掌握着原材料,同时对中国高科技进行围堵和封杀,整个中低端产业链高耗能、低附加值,而且可替代性非常强,中国不干可以让印度、越南等人口大国来干,而美国因为掌握着大宗商品定价权,又可以通过美元货币政策来制造波动,从而在原材料上再次收割中国一次。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实际上是通过发展中低端产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也就是从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进军,华为、中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企业,这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因为这些高科技企业撼动了美国的高科技霸权,美国能用国家的力量打压华为,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在5G领域成为世界的领头羊,而5G甚至是6G将会成为生产力升级的基础,比如华为的5G应用到挖矿,将来还会应用到医疗、教育、无人驾驶,应该收5G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根基。
中国进军高科技领域,实际上是在逐步瓦解雅尔塔体系,也就是美国人所称的现有国际秩序,其实就是全球的利益分配方案。华为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触动了美国高科技霸权的利益,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最高峰时期占领了美国80%的市场份额,比如日本的卡西欧,主要是计算器制造,被美国的《反倾销》法案直接打死。到了80年代,日本的芯片产业几乎快把因特尔干到破产的地步,美国也是利用301条款,疯狂打压日本。为了控制日本,还逼着签署了《广场协议》,在1986年又签署了《半导体协定》,从此日本的高科技一蹶不振。韩国的三星在半导体领域也是非常牛的,美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把三星的巨大部分股权全部收入在华尔街囊中,实际上三星是在为华尔街打工。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全面封杀,就是要阻止中国抢夺高科技的话语权,美国人用最卑劣的手段,让加拿大扣押的孟晚舟女士,以此来逼迫华为、逼迫中国放弃高科技转型,这样的手段和想法简直太天真的,任正非也直言,不会因为扣押一个人就想让华为低头,目前华为掌握着最先进的(3纳米)芯片设计,但因为光刻机受制于人,制造不出来,但中国的中科院联合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经突破了7纳米的制程工艺,这样的中国速度确实令美国人心惊胆战。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有全工业产业链的国家,这个制造业大国几乎承担着欧美发达国家日常用品的全部,一场新冠疫情,让东南亚和印度这些原本准备替代中国中低端产能的国家纷纷被疫情拖累,大量的工厂订单像雪片一样涌向中国,全世界瞬间从买房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因为只有中国的工厂马力十足地生产,加上美元的大放水,及时人民币升值,也根本阻挡不了大量的集装箱向欧美发达国家运送,需求大于供给,就造成了美国近段时间以来的严重通胀。
而美国可以利用大宗商品定价权,来制造波动,比如去年到今年的铁矿石、铜的疯狂涨价,西方想通过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来对冲中国的反向输出通胀,也正是因为中国没有掌控定价权,导致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尴尬地位,这种局面是中国需要扭转的。
当中国成为世界唯一的商品供应商时,所有中国的外贸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国家,而是国内的同行,为了能拿到订单,可以相互恶心竞争,甚至是亏本也要卖,就是为了赚点出口退税的钱,之前钢铁行业就是这样,后来中国取消了出口退税。现在是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在疯涨,航运费用也在疯涨,商品价格也在疯涨,只有工厂的利润不涨,因为外贸订单实在是太多了,国内中低端产业都在扩大产能,甚至是不惜从银行贷款扩大生产,一旦世界疫情被控制住,东南亚和印度的工厂恢复生产,国内的中低端企业将会陷入困境,甚至有威胁到银行系统安全风险。去年的口罩生产企业就是个例子。
限电这一招,实际上就是限制产能,人为控制产能的后果就是供货价也要提高,因为需求端是不变的,供给少了,商品价格自然上涨。同时,产能的减少,原材料的需求也减少,大宗商品价格自然就会回落,企业的利润保持住了,风险也降低了。铁矿石就是个例子,先是取消出口退税,然后限制钢铁厂产能,经过几个月时间就把铁矿石价格干到腰斩,同时因产能减少,钢铁价格上涨,世界上70%的钢铁都从中国进口,这时美国说要重新建立炼钢厂,澳大利亚也不像之前那么硬气了,吵着要和中国对话。
最近煤炭价格也疯涨,大家都知道煤电是中国的主要电力供应,大约占到70%,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煤,所以煤炭价格的暴涨也是挺诡异的,有人说是为了碳中和碳达峰,殊不知现在的煤电企业,排放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污染的程度。那么,是因为中国缺电么?2020年中国的发电量是7.7万亿度,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是1000一度,相当于7.7万个三峡发电量,美国一年也才4万亿度,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上,而且中国每年用电量都是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根本就不缺电。
中国这么做,就是要向西方输出通胀,也要掌握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不是你们想涨就涨的,也得看中国的脸色。现在美国最害怕的就是通胀的继续攀升,因为这直接与货币政策挂钩,长时间的通胀必然会逼着美联储加息,而一旦加息,美国整个金融体系将会神经错乱。美联储说到2022年中期才会考虑降低购债速度,美国两党还在为何时解封发债上限挣得头破血流(一定是要解封的,只不过两党之间谁获利最大的问题),中美贸易争端还悬而未解,如果中国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搞点什么名堂出来,美元是受不了的。
孟晚舟女士不单单涉及到中国的产业转型发展,也涉及到中美贸易关系是否阶段性缓和,记住,一定是阶段性,而不是本质上,因为中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发展路线问题。之前美国多个高官访问中国,中方都没给好脸色看,实际上也有孟晚舟女士的因素在里面,释放孟晚舟女士,意味着美国向中国低头,也意味着美国流氓行为不打自招,但美国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通胀压力太大),必须要厚着脸皮向中国示好,谋取贸易争端的缓和,这也算是美国给中国的一个示好的信号,接下来,美国一定会派贸易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以此来维护华尔街金融市场的稳定。
还是我们先熬不住减产带来的供应紧张,进一步短期推高大宗价格?
是西方先熬不住我们的减产抬价,被我们狠狠输出通胀?
还是我们先熬不住减产危机,上游通胀传导到下游,引发国内通胀?
我相信关注我们文章的朋友中肯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主,我想借此提醒大家。
无论你是否愿意,都被动的裹挟进这场大国博弈中。被动减产和结构性去产能,已经是必然。
自大宗猛涨以来,经常听到有人说,做生意还不如囤原材料来钱快。
这是一场大国对赌的生死战,不要与大势做对,更不要囤积居奇。
所有备货计划都要慎重,所有客户的大批量备货都要先签合同,再收定金。
夺取定价权最好的办法就是,整合产能,去掉一堆小的,合并一个大的。
想办法活下去,活的久一点,不要让自己成为对赌的代价。
限电!停产!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要求,将削减水泥、电石、电解铝、螺纹钢等工业原材料产能。受供给减少影响,多种工业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有的甚至周内涨幅超4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