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作者: vch11602707
发布于: 2022-01-10 14:34
阅读: 100

作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最后一篇,主要从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启动、运行管理指标和水质管理指标这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与管理。

装置的启动
关于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启动,这里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投产启动
  • 在消化池进行正式投产运行之前,需要进行清水试验,用以检查消化池本身是否存在漏水、漏气的问题;

  • 随后就可以向消化池中投放接种污泥,接种污泥通常来自于已经成功运行的消化池中的污泥,投放之前要采用滤网(2*2或5*5mm)进行过滤。

  • 接种污泥投放之后,就可以少量的投加浓缩后的生污泥;

  • 对产气量、沼气的成分、pH、上清液的VFA(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检测;

  • 消化池正常运行后,就可以逐步增加投泥量,经过50~60天就可以达到设计时的负荷。

UASB反应器的投产启动
这里有两种启动方式,一是直接启动,就是使用足够数量的颗粒污泥直接启动UASB反应器。
但是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合适的或者足够数量的颗粒污泥来启动反应器的,这时就就可以采用间接启动,也就是采用絮状污泥启动。
间接启动,首先就需要培养颗粒污泥,其中接种污泥主要是厌氧消化污泥等,接种污泥量在10~20kgVSS/m³,污泥负荷要控制在0.1~0.2kgCOD/(kgSS·d)之间,容积负荷要小于0.5kgCOD/(m³·d)。
水力负荷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使反应器内的水力上升流速大于1m³/(㎡·d),当其大于0.25m³/(㎡·h)时,反应器内部就会产生水力分级作用,淘汰一部分惰性的污泥。
当进水浓度过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出水回流,对进水COD进行一定的稀释,当整个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可溶性COD的去除率大于80%后(水质监测),就可以逐步提高负荷了。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出水的VFA进行监测,需要将VFA控制在1000mg/L以下。
UASB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
UASB反应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形成沉降性能良好、活性高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形成与成熟,是保证UASB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因此颗粒污泥的培养是UASB反应器运行成功的关键。
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
  • 使用污泥启动,培养出颗粒污泥,通常需要1~3个月的时间一般分为启动期、颗粒污泥形成期和颗粒污泥成熟期;

  • 对于接种污泥,通常采用厌氧污泥消化池中的厌氧污泥;

  • 培养过程中要求水温,pH等环境条件要稳定;

  • 反应器中的污泥负荷需要控制在0.05~0.1kgCOD/(kgSS·d),容积负荷则要小于0.5kgCOD/(m³·d);

  • VFA浓度需要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

  • 为了淘汰部分絮状污泥,表面水力负荷要大于0.3m³/(㎡·d);

  • 进水中可以适当的提供无机颗粒(钙、铁等),必要时适当补充微量金属元素(镍、钴、钼等),促进产甲烷菌的生长;

颗粒污泥的外观

图片

  • 颗粒污泥的形状多种多样,呈现出球形、卵形、丝状等;

  • 平均粒径1mm,粒径通常在0.1~2mm之间,最大的也能达到3~5mm;

  • 颜色多为黑色、灰色和灰白色,也会出现黄色或铁红色。

颗粒污泥的组成
颗粒污泥一般由微生物、无机物以及一些胞外的多聚物组成,VSS/SS一般为0.7~0.9。颗粒污泥的主体还是微生物,其中包括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或硫酸盐还原菌等,总的细菌总数大概在(1-4)*10^12个/gVSS。
其中产甲烷菌作为微生物的主体,主要包括索氏产甲烷丝菌、马氏或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等;
颗粒污泥中C、H、N元素的比例,通常来说,C能够占到40~50%、H约为7%,N约为10%。污泥中还含有很多无机的灰分物质,这部分物质的含量则受到接种污泥和进水水质的影响,一般占比在8~55%之间,其中FeS、Ca2+等物质对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颗粒污泥形成初期可以加快颗粒的形成。
运行管理指标
当厌氧反应器完成启动运行后,接下来就要进入日常的运行管理阶段了。
在日常运行中,就需要经常对反应器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这里就涉及到一些日常需要进行测试的运行参数,以此作为评价运行状况的指标,主要指标如下:

图片

这里的处理效果指的就是反应器的进出水水质指标,比如COD、BOD等。在厌氧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最主要的指标就是COD,这里就涉及到COD去除率的计算。
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则需要与设计负荷进行对比,不能超负荷运转;
剩余污泥产量则是需要在反应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进行计算。
水质管理指标
当厌氧反应器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时,还需要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日常的监测,从而对反应器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这里的主要监测指标有:进水量、进出水水质(COD、BOD、SS、pH、VFA等)、污泥浓度、温度、产气量、气体成分等。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4-09-30
    vch1160270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级RO反渗透设备的制造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设备安装调试技能要求的日益严格。 但是,由于双级RO反渗透设备安装的复杂性等原因,在实际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依旧会常常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因此,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双级RO反渗透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渗透装置的安装 1、双级RO反渗透设备装置运到现场后,应放置于室内,周围环境温度较低不得低于5℃,较高不得高于38℃。当温度高于35℃时,应加强通风措施。 2、装置到达后,应在一个月内安装完毕,并应立即进行通水试车运行。装置在未进行通水试车前,任何阀门均不得开启。 3、装置就位后,应调整装置支承点,使组件处于基本水平的位置,且与基础接触可靠。装置与供水泵相接管跻及阀门在连接之前应进行脱脂处理,供水泵过流部分也应进行脱脂处理。 4、双级RO反渗透设备的产水管较大输出高度应小于8米。清洗装置与R/O装置间如用硬管连接,则进、回液管均不得直接敷设在地面上,以免损坏。 反渗透膜组件的安装 1、检查压力容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