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药剂——既是救命的稻草,也是慢性的毒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话不光对人来讲有道理,对于污水处理,也同样适用。
在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各地排放标准跟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提的高,你这边出水标准一级B是吧,那我这里一级A,那你都一级A了,我非得提到地表水标准不可。
以前我的污水厂是针对一级B建的,通过生物处理也可以轻松控制总氮指标,现在要提到一级A甚至地表水,要么改扩建,要么上药剂,才能满足排放要求。
在排放标准提升的压力下,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蹭蹭的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可达476亿元。
也就是说,每个污水厂都已经无法离开水处理药剂。虽然药剂的种类有100多种,让人看着头晕,但是对于污水处理来说,正规的其实就3大类,一类是针对脱氮用的碳源,一类是针对除磷用的混凝剂,还有一类是针对污泥脱水用的调理剂。还有一个另类是“李鬼”——“COD 去除剂”。
一、什么?总氮又超标了?上药剂啊
由于管网渗漏的问题,我国普遍存在进水COD低,C/N低的情况,这就造成反硝化菌缺乏营养物质,干活效率慢,总氮超标。为了提升反硝化效率,污水厂就需要投加外碳源。
使用外碳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外碳源,往往会造成2种后果。
一个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很多污水厂不充分利用内碳源就盲目投加外碳源,其中大部分外碳源用于消耗过量曝气的氧气,大量的碳源被浪费,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营成本。
据估算,一个100,000 m³/d的污水处理厂为购买相当于20 mg-HAc/L醋酸(HAc), 每年花费大约300万元人民币(约45万美元),甚至更多。
另一个是过量投加外碳源,会导致二次污染。
最直接的就是COD超标。
2018年,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因为总氮值高达60.5mg/L,所以往污水系统中投加大量碳源,导致COD出水超标,结果被罚款240万。本来是总氮超标让人着急上火,结果光顾着控制总氮,没想到COD又超标了,这就像是和面,一会儿水加多了,一会儿面加多了,面总是和不好。
还有污水厂因为投加量很大,造成污泥膨胀的。
因为大量的碳源进入曝气池后,会引起非丝状菌膨胀,也就是所谓的冲击负荷带来的膨胀,这种膨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二沉池堆满了泡沫,还有就是出水COD肯定也会升高。
二、生物除磷根本不行,赶紧上药剂
干环保这些年,一说到除磷,大家基本反应都是除磷就得靠化学手段,生物除磷根本达标不了。
事实上,由于生物除磷和脱氮之间存在矛盾,要做到达标需要污水厂具有很强的运营能力,而化学除磷只要往里加药就行,不是生物除磷不行,而是人懒,不愿意干麻烦的事情,而且大家都用药剂来除磷,我用药剂肯定也没错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化学除磷也存在2大问题。
首先是费钱。
近几年来为了应对总磷指标,几乎所有污水厂都在使用除磷药剂,并且为了保证效果,一般都是过量投加。市场上的除磷药剂五花八门,还打着独家秘方的旗号不带配料表,污水厂计算不出到底投多少,所以本着多了总比少了好的原则,大多数污水厂投加药剂都是超量的,除磷已经成为污水厂的一项主要支出。
其次是增加了排泥量,资料表明,化学除磷比生物除磷多产生20%~30%的污泥。
污泥问题日积月累,正在逐渐压垮污水厂。污泥出路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能闷在曝气池中,回流污泥中的磷会再次水解,增加系统中的总磷浓度,而且抑制了污泥的活性,从而需要更多的碳源和除磷药剂,还增加了污泥脱水药剂的用量。
另外,污泥活性降低,絮凝性变差,污泥随着二沉池溢流,要么出水超标,要么进入深度处理单元,增加了反冲洗水量。
由此可见,不合理使用药剂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污水厂的良性发展。
三、COD超标了怎么办?用“COD去除剂”
跟上面的脱氮除磷药剂完全是两回事,脱氮除磷药剂过量投加虽然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是人家好歹是真的可以去除总氮和总磷。
而“COD去除剂”用的却是障眼法,是专门为造假使用的。
宣传2~3分钟就能见效的“COD去除剂”,实际成分是氯酸钠,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实验中常用CODcr法来测定COD含量,具体方法是在水样中加入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高温强酸的条件下,重铬酸钾消耗越多,说明COD浓度越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氯酸钠比重铬酸钾的氧化性更强,所以COD先和氯酸钠反应,消耗的重铬酸钾就变少了,COD看起来就达标了。
也就是说,“COD 去除剂”只在检测的时候发挥作用,是一种用来躲过督查的造假手段。
去年一月份陕西神木污水厂因为累计投加131吨“COD去除剂”被处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关部门首次将此事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
看热闹的人多,使用“COD 去除剂”的行为并没有停止。现在在淘宝上随便一搜,“COD 去除剂”还到处都是,并且评论清一色好评。客服还会提醒你,如果担心被发现,可以用空白袋子包装。
还记得2018年,宜宾市一家化工厂购买了2吨无包装标识的“COD 去除剂”,工人误把这些“COD 去除剂”当做生产原料投料后,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9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教训是血换来的,但是好像得到教训的不包括旁观者。
四、“救命”还是“害命”?
污水处理首先是要充分利用生物系统来去除污染物,在投加外碳源之前,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好内碳源;在利用化学除磷的时候,想一想怎么提升生物除磷的运行效果;在用“COD 去除剂”之前,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大量药剂的使用,才导致COD超标的?
在生物系统不争气的时候,使用药剂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对药剂形成依赖,尤其是不能因为怕违法而去做违法的事情,否则这些被我们长期大量使用的药剂,终归会反噬污水厂。
Recommended Posts
-
In recent years, the hygienic condition of dental unit waterline (DUWL) has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many local standards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example, Beijing issued "DB11/T 1703- 201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way Disinfection of Or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Units" on December 25th, 2019, while Zhejiang Province issued "DB33/T 2307-202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Dental Waterway Systems" on January 29, 2021. In fact,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issues related to waterway pollution in dental treatment units much earlier, and have made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andards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is regard as follows: Foreign standards related to the waterway of dental treatment units In 1996, the American De...
comment